图书名称 |
整理日期 |
|
人气 |
图书等级 |
明末清初耶佛相遇 |
2022-05-13 |
|
3 |
 |
作者:向懿<br />摘要:晚明时期,随着东西方海上交通的畅通,以传教为目的的耶稣会士叩响了中国的大门,为中西文明提供了相互了解与交锋的新的机遇和可能性.在这两种异质文明相遇时的碰撞下,天主教与佛教的一系列对话尤其 |
 |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的中国文化观 |
2022-05-13 |
|
2 |
 |
广州大学<br />硕士学位论文<br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的中国文化观<br />姓名:陆耿<br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br />专业:专门史<br />指导教师:何大进<br /><br />中文摘要<br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开启了中西文化交 |
 |
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史研究 |
2022-05-13 |
|
3 |
 |
山东大学<br />硕士学位论文<br />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史研究<br />姓名:孟凡胜<br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br />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br />指导教师:郑群<br /><br />中文摘要<br />明末清初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 |
 |
明末清初南、北方士人对待西学态度之比较 |
2022-05-13 |
|
2 |
 |
【作者】 翟杰;<br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士人; 西学; 南北方;<br />【英文关键词】 the period of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intellectuals; western learning; south and north;<br />【中文 |
 |
明末清初的思想与佛教 |
2022-05-13 |
|
4 |
 |
作者: [日]荒木见悟<br />出版社: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br />译者: 廖肇亨<br />出版年: 2006年9月<br />页数: 318页<br />定价: 380元新台币<br />装帧: 精装 32开<br />ISBN: 9789570830620<br /><br />内容 |
 |
明末来华传教士艾儒略研究 |
2022-05-13 |
|
2 |
 |
【作者】 孙玲;<br /><br />【导师】 高海林;<br /><br />【作者基本信息】 河南大学, 专门史, 2005, 硕士<br /><br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明末来华传教士艾儒略(Julio Aleni,1582-1649 年)在华的活动情况。艾儒略,字思 |
 |
美国天主教会与“亲生命运动” |
2022-05-13 |
|
4 |
 |
复旦大学<br />硕士学位论文<br />美国天主教会与“亲生命运动”<br /><br />内容提要<br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各州堕胎法的改革,在美国国内掀起了“亲<br />生命派”与“亲选择派&rd |
 |
马麟时期西宁政教关系的新变化 |
2022-04-29 |
|
14 |
 |
宁夏大学<br />硕士学位论文<br />马麟时期西宁政教关系的新变化<br />姓名:刘斌<br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br />专业:专门史<br />指导教师:霍维洮<br />20090301 |
 |
马丁·路德犹太观的神学和历史分析 |
2022-04-29 |
|
16 |
 |
马丁·路德犹太观的神学和历史分析<br />山东大学 | 王丽 <br />路德专门论犹太人的有五篇,而在讲道、上课或桌边谈话中论及犹太人的零散文字更是俯拾皆是。从1513年在大学里讲授《诗篇》到1546年最后一次讲道 |
 |
论新时期基督教文学之审美超越性 |
2022-04-29 |
|
8 |
 |
<br />作者:李芳芳<br />论文级别:硕士<br />学科专业名称:文艺学<br />中文关键词:新时期基督教文学 ; 审美超越 ; 审美理想 ; 宗教精神 ; 终极人道主义<br />英文关键词:Christian literature in the new period ; A |
 |
论儒家伦理的仁爱思想与基督教伦理的博爱思想 |
2022-04-29 |
|
17 |
 |
摘要:儒家伦理的“仁爱”思想和基督教伦理的“博爱”思想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明的思想精华,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分析了两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现代意义,重点比较了两 |
 |
林语堂宗教文化思想论 |
2022-04-29 |
|
28 |
 |
王兆胜 <br /><br />作者简介:<br />王兆胜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 文学博士 邮编:100720<br /><br />原文出处:<br />中国文学研究<br /><br />内容提要:<br />林语堂的宗教文化思想既矛盾又统一。他崇信的“偶 |
 |
十字架符号的视觉构成原则在古拜杜丽娜作品《七言》的音乐形态中的体现 |
2022-04-01 |
|
17 |
 |
目录<br />声明<br /><br />内容摘要<br /><br />内容摘要<br /><br />引言<br /><br />第一章十字架符号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br /><br />第一节音乐创作中十字架符号的使用情况<br /><br />第二节作品《七言》简介<b |
 |
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
2022-04-01 |
|
25 |
 |
<p> <font size="2">(加)卜正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font></p><font size="2"> 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 |
 |
中国祭天文化 |
2021-12-27 |
|
235 |
 |
本书对祭天这一古老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剖析和研究,探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探索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br />书名 中国祭天文化<br />作者 |
 |
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 |
2021-12-27 |
|
57 |
 |
许正林 <br />【摘要】: 基督教影响中国现代文学有特殊的背景:其一,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笼罩在一片基督 教浸淫的圣气灵光中,教会、教徒生活成为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现代作家绝大多数接 受《圣经》影响或教会教育或入过 |
 |
中国教堂建筑述略 |
2021-12-27 |
|
108 |
 |
【摘 要】:<br />尝试对中国教堂建筑史料做简单的归纳,对唐朝基督教传入中国1300多年以来教堂建筑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堂建筑按时间顺序排列;19世纪中叶以后到20世纪上半<br />【作 者】:<br />徐好 |
 |
中体西用下的儒家伦理与中国近代科技发展——以新教伦理为视角的考察 |
2021-12-27 |
|
24 |
 |
作者: 姚爱娟 <br /><br />学位授予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br /><br />分类号: B82-057 <br /><br />随着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内部也发生了宗教改革,其结果是新教的出现。新教的出现又反过来以自身占主导地位的 |
 |
上海市近代教会建筑历史初探 |
2021-12-27 |
|
44 |
 |
【摘 要】:近代上海城市在各种力量和因素的影响下,从一个中国传统的旧城镇发展成为近代城市。除了工商业之外,基督教会力量也是促进上海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1843年至19<br /><br />【作 者】:柴旭原 <br |
 |
林语堂与基督教 |
2021-11-05 |
|
99 |
 |
林语堂与基督教 |
 |
利玛窦伦理思想研究——兼论利玛窦对中西文化的会通 |
2021-11-05 |
|
151 |
 |
作者:陈登 <br />文献页码:79<br />文献页数:1<br />文献出处:道德与文明<br />发表日期:2002年5期<br />关键词:利玛窦 伦理思想 思想研究 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历史发展过程 学术理论 思想发展 史论结合 基本脉络 比较文化 |
 |
酒神祭祀仪式与傩仪 |
2021-11-05 |
|
48 |
 |
酒神祭祀仪式与傩仪 |
 |
教廷的国际地位兼论教廷与中国的关系 |
2021-11-05 |
|
129 |
 |
作者: 杜筑生<br />出版社: 輔大書坊<br />出版年: 2014-9<br />页数: 269<br />定价: 新台币 380<br />装帧: 平装<br />ISBN: 9789866197253<br /><br />内容简介 · · · · · & |
 |
近代基督宗教与藏传佛教的相遇——以The+Chinese+Recorder(18671941)为中心的考察 |
2021-10-06 |
|
134 |
 |
上海大学<br />硕士学位论文<br />近代基督宗教与藏传佛教的相遇——以The Chinese<br />Recorder(1867-1941)为中心的考察<br />姓名:冯宪华<br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br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br />指导教师:陶飞 |
 |
教会文献《碑记赠言合刻》研究 |
2021-10-06 |
|
56 |
 |
上海师范大学<br />硕士学位论文<br />教会文献《碑记赠言合刻》研究<br />姓名:纪建勋<br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br />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br />指导教师:刘耘华 |
 |